生態浮島對水質凈化主要的功效,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營養化物質,例如總磷、氨氮、有機物等,使得水體的營養得到轉移,減輕水體由于封閉或自循環不足帶來的水體腥臭、富營養化現象。人工浮島的布設規模因目的的不同,規模也不同。
研究結果表明提供鳥類生息環境至少需要1000平方的面積,若是以凈化水質為目的的,除了小型水池以外,覆蓋水面的30%是很必要的,若是以景觀為主要目的,至少應在視角10°~20°的范圍內布設。
生態浮島上栽培植物非常的關鍵,因為植物生長特性較陸地栽培有一定的差異,主要表現在生物量、株高、葉綠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變化上,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于水培的養分及溫度、濕度等與陸栽不同造成的,因此選擇適合水培生長的浮床椬物種類尤為重要。
人工生態浮島上的植物可以選擇美人蕉、澤苔、香蒲、旱傘草、姜花、紅蓮子草、細葉莎草、歐慈姑、野芋、紫芋、千屈菜、澤瀉、菖蒲、蘆葦香菇草、水芹、空心菜、鳶尾、睡蓮和狐尾藻等等。
浮床植物的選擇應遵照的原則:適宜水培條件生長的多年生水生植物;具有耐污、抗污和有較強凈化能力;根系發達、繁殖能力強,生長快、生物量大;景觀效應好。常用的浮床植物有水稻、黑麥草、美人蕉、水竹(旱傘草)、蘆葦、香蒲、香菇草、水芹、空心菜、鳶尾、睡蓮和狐尾藻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