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生態浮島是為動物、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、繁殖和棲息而設計,建造并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種生態設施。凈化水體的原理是利用自然水環境中水生植物、動物、昆蟲和微生物的吸收、攝食、消化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和化學功能,實現富營養化水體的生態處理。
也就是說,這種特殊的光生物載體,是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進行拼接、組合和建造,并放入受損水體中。選用馴化后的水生(陸生)植物,具有較強的吸收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功能。
植入自制的漂浮載體種植槽中,使植物在類似無土栽培環境中生長,根系自然伸長,懸浮在水中,吸收吸收氨水,水體中的氮、磷等有機污染物,為魚、蝦、昆蟲和水中微生物的生存和附著提供了條件,并釋放出抑制藻類生長的化合物。
在植物、動物、昆蟲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,可以凈化水質,修復和重建水生態系統。人工生態浮島具有結構簡單、操作方便、投資少、見效快的特點。是集污水處理功能和景觀效果于一體的多功能實用生態設施。因此在當前環境污水處理和水景觀工程中處于有利地位,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和發展前景。
水生浮床治理河道水域污染技術,是將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馴化陸生植物,栽植到富營養化水域中,通過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,消減富集水體中的氮、磷及有機污染物質,從而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,使水質得到有效改善,水體變清。營造出真正的“浮島式花園”,將成為水上綠化的新亮點、新境界。